接到妹妹曹玉的電話,定居美國多年的曹軍帶著女兒田田回到了成都。但曹軍沒有徑直回到垂危父親的身邊,而是在酒店住了下來,然后告訴妹妹曹玉,等忙完手頭的生意就回家。曹軍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沒有勇氣面對年逾八旬的父親。因為,三十年前發(fā)生在曹家的一件事情,至今讓曹軍對父親耿耿于懷。 三十年前,從紅軍隊伍中走出來的父親在中央身居要職。文革那會兒,曹軍的父親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辦公室主任。因為這個原因,當曹軍提出當兵的要求時,被父親粗暴地阻止。原因很簡單,別人的孩子都上山下鄉(xiāng)接受勞動再鍛煉,紅軍的后代更要帶頭聽從黨的召喚。盡管后來曹軍還是當了兵,但那是上山下鄉(xiāng)回來以后的事情。 想起這些讓自己難以釋懷的往事,曹軍就更邁不動回去看望父親的腳步,倒是女兒田田獨自找到爺爺家,見到了爺爺和焦急的姑姑。田田回到酒店開始不理解爸爸為什么不回到爺爺?shù)纳磉?,但田田哪里知道,一件比阻止爸爸當兵更大事情,是爸爸和爺爺之間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曹軍當兵后,趕上在鄉(xiāng)下的堂哥曹長春因為一個叫蘭麗的年輕寡婦而卷進一起兇殺案。曹軍下鄉(xiāng)那陣子,長春救過他的命。長春身陷囹圄后,父親正好回家鄉(xiāng)省親。原本就是父親一句話的事,但父親的倔強沒有救堂哥長春于不死。結(jié)果,父親不僅把當時縣委林湘書記委婉表露出來的救長春的辦法置之一邊,還因此而得罪了曹家所有的人。 三十年過去了。三十年的隔閡和記恨折磨著曹軍,更折磨著曹軍作為兒子和父親之間的感情。如今,垂危的父親就在咫尺。在父親的回憶中,當侍奉左右的曹玉開始讀懂父親時,曹軍也走出了隔閡和記恨的困囿,在一個雨后的清晨回到了父親的身邊,讓父親在自己的懷里走完了光榮戰(zhàn)斗的生命歷程。